廣州:打通政產學研用溝通渠道 助力綜合智慧能源等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摘要:本次大會采用“會+展”的形式進行,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就綜合智慧能源相關主題展開討論,同時就國內綜合智慧能源產業中龍頭企業的創新成果、領先產品、成功案例進行展示。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穗發宣、記者皮澤紅報道 3月8日,廣州市氫能和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聯合會成立大會暨廣州市綜合智慧能源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首屆廣州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科學城會議中心舉行。
本屆論壇以“凝心聚力,共創未來”為主題,廣邀綜合智慧能源領域頂尖大咖共議廣州綜合智慧能源產業領域發展態勢,通過搭建廣州市氫能和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聯合會平臺,打通政產學研用溝通渠道,發揮專家學者的智力支撐作用,助力廣州綜合智慧能源等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業內專業人士看來,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實現多能互補、綜合利用,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推動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提升社會整體能效水平,有效緩解廣州市能耗“雙控”壓力等。而廣州在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的上游設備層面、中游技術配置層面和下游銷售應用層面具有明顯優勢。
廣州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牟治平在會上表示,廣州按照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省能源工作會議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定不移發展氫能與綜合智慧能源等新能源產業,通過搭建廣州市氫能和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聯合會平臺,構建廣州市新能源產業鏈,打通政產學研用交流協作渠道,打造“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運營模式成熟、創新成果豐富、資金保障充足、示范效果明顯、生態效應顯著”的新能源產業生態圈,推動廣州新能源產業發展。
廣東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主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廖世軍在會上表示,廣州市氫能和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聯合會和廣州市綜合智慧能源專家委員會的成立對于廣州市來說意義重大,聯合會作為信息交流的高效平臺,有望通過梳理整合廣州氫能和綜合智慧能源產業鏈,在強鏈補鏈穩鏈固鏈方面開展工作,做好政企溝通橋梁,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還頒發了廣州市氫能和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聯合會聯合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監事長牌匾;并為廣州市綜合智慧能源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副主任以及廣州市綜合智慧能源專家委員會委員頒發聘任證書。
牟治平表示,希望聯合會及專委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和智囊作用,主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高水平搭建新能源產業服務平臺。為各會員單位提供新能源產業鏈上各單位資源共享、互利共贏;二是高標準建設試點示范項目。以新能源項目建設、運營為抓手,攻克新能源產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瓶頸問題以及市場運營、推廣應用方面的問題;三是高規格營造新能源產業發展環境。通過組織開展行業標準、規范編制等前期研究,推動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強鏈固鏈,做好技術轉化、人才引進、項目落地服務。
本次大會采用“會+展”的形式進行,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就綜合智慧能源相關主題展開討論,同時就國內綜合智慧能源產業中龍頭企業的創新成果、領先產品、成功案例進行展示。
例如,中國能建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能源咨詢規劃院智慧能源部部長鄭赟向與會嘉賓解析了《綜合智慧能源助力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案例,從領域、規模等方面介紹了綜合智慧能源的適用場景,并重點分享了綜合智慧能源在韶關數據中心集群、浦東干部學院和廣州國際金融城中的實踐與應用,給各企業提供綠色發展的新思路。
據了解,下一步,廣州還將持續發力推動綜合智慧能源發展,以示范項目為依托,推動廣州節能減排,實現“雙碳”目標。包括推動廣州國際金融城綜合能源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在商務區、交通樞紐、學校、醫院等區域布局綜合能源設施,打造一批區域節能減排、提高用電可靠性的示范項目。同時,推動廣州綜合能源產業強鏈、補鏈。針對綜合能源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聚焦天然氣多能聯供系統關鍵設備、光伏發電設備、智能電網、供冷系統核心設備等,進一步強鏈、補鏈,加大產業鏈頭部企業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廣州市綜合智慧能源產業規?;?,形成產業集群和生態圈。
廣州恒運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水良表示,恒運集團已投資建設了多個綜合能源站,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可達到70%以上。未來,恒運集團將通過在大型電源、綜合能源、氫能、儲能等方面發力,對提升廣州電力自給率、綜合能源利用效率、氫能產業鏈集聚度和儲能應用效益發揮國企力量。
責任編輯:劉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