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cy9ju"><nobr id="cy9ju"></nobr></big>
  • <th id="cy9ju"></th>

    <code id="cy9ju"></code>
    <tr id="cy9ju"></tr>

    <big id="cy9ju"></big>
    <strike id="cy9ju"><video id="cy9ju"></video></strike>
    首頁 產經 正文

    ChatGPT熱潮下,AI+財務將走向何方?

    2023-03-09 16:16 中國發展網

    中國發展網訊 上線5天,注冊用戶超越100萬;短短2個月,月活用戶突破1億。ChatGPT不僅打開了人們對于人工智能的美好想象,也引發了許多擔憂。機器會不會代替人類?尤其是各類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職業會不會被AI代替?

    對于擁有大量標準化工作的財務職業而言,AI似乎是天然的契合者,它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工作效率,使企業決策更加科學、有效,已經具備勝任部分財務崗位的潛質。

    在我國,人工智能與會計、審計、稅務工作的真正結緣發生在2015年。這一年,德勤在財務領域率先提出財務機器人RPA的概念,隨后各大廠商競相入局,紛紛推出人工智能軟件產品。

    2021年11月,財政部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會計基礎工作、管理會計實踐、財務會計工作和單位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建設。同年12月,財政部發布《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明確指出了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支撐,推動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實現會計職能拓展升級。2022年3月,國資委發布《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主動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充分發揮財務作為天然數據中心的優勢,推動財務管理從信息化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努力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引領者、推動者。

    “AI+IT”加速財務數字化進程

    財務機器人(RPA)的問世被認為是AI在財務領域落地應用的標志事件。2017年,德勤率先推出財務機器人,應用于大量重復規則化的財務業務中。

    同在2017年,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行業首個提出智能財務的軟件廠商,正式開啟“AIin ALL”戰略,目標是在三到五年內,讓AI技術深度賦能財務共享、管理會計和數據分析等領域,全面提升企業智能財務管理水平,推動財務數字化和整體數字化轉型。

    元年科技與國內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展開合作,從項目伙伴到戰略伙伴直至成立合資公司,沿著共同研發報賬機器人、會計機器人和財務機器人的發展路線,打造了語音交互、發票識別、智能審單等多個財務領域的AI應用。

    2018年,國內首個智能財務研究中心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揭牌成立(2021年已升級為智能財務研究院)。研究中心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聯合國內眾多企業、廠商、機構創立,定位為一個行業知識匯聚、生成和分享的平臺。近年來,中心圍繞著智能技術和財務相結合的問題,智能財務中心展開了大量的研究,進一步推動了“AI+IT”在企業財務領域的應用創新。

    科大訊飛將人工智能分為三個階段:運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分別是讓機器從“能存會算”到“能聽會說、能看會認”,最終到“能理解會思考”,實現大規模的產業化落地應用。

    財務是AI落地的重要賽道。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以財務機器人RPA、專家系統ES、人工神經網絡ANN、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式識別PR等為主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核算、財務報告、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稅務管理、資金管理、戰略管理、決策支持、管理報告等方面均已落地。

    元年科技與科大訊飛合作開發的“報賬機器人”包括四個機器人助手,分別是智能填單機器人、智能收單機器人、智能審單機器人、智能客服機器人,能夠實現無感報銷、自動審核、智能審批、自動記賬、自動支付,不是只會單一場景、單一流程的“一招鮮”,更是多功能一體化的“多面手”??v深化、全面化是財務智能化的必然趨勢。

    發展人機協同共生的會計生態系統

    AI取代財務職業的聲音時而有之。2022年,《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預測未來95%的會計師都會失業;在一項“最有可能被AI替代的職業”榜單中,“財務”也赫然在列。

    現在又有ChatGPT,這一次是真的“狼來了”嗎?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智能財務研究院院長劉勤認為,如果僅考慮成本優先,可能人工智能很快可以取代大部分財務人員的工作,但如果考慮財務人員自身生存優先,智能財務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使我們更加聰明,而不是取代我們(2018年11月24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第二屆校友日主題演講)。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兼CFO段大為則從社會價值的角度指出,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財務工作場景和方式,在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的同時,解放更多寶貴人力資源去探索高價值領域,實現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變,財務專業工作本身的面貌也將煥然一新。

    元年科技執行總裁李彤認為,與國家和企業對財務人員的人才培養成本相比較,財務人員在人工智能加持下可以從事更復雜的工作,給社會創造更高的實際價值。

    “未來不是屬于人工智能,而是屬于掌握了人工智能的新人類。”關于AI+財務的行業共識日益清晰——人工智能將推動行業內新的產業分工,推升價值創造體系向上發展。正如劉勤所說,機器or人工,這不是一個零和問題。人機協同共生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辯證地看,一些崗位在消失,同時也有很多新的崗位在誕生,例如知識工程師、信息建模師以及RPA咨詢師等等。

    迎接人機共生的智能化財務時代,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機制設計,充分考慮人與AI的組織分工、流程配套、信息傳遞、系統銜接、風險管控、利益均衡、倫理安全等問題,我們能做的不僅是預測未來,更要去創造未來。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